路易·马勒|你看见独角兽了么?
《黑月亮》中格局分明的动物群像
在路易·马勒作品中,《黑月亮》与《扎齐坐地铁》一样充满着神秘气息,如月亮蒙上黑纱,神秘加码。马勒的影像经由少女莉莉的视线牵引,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看似今村昌平式的动物群像画。
但与今村不同的是,马勒镜头下的昆虫只占据一部分篇幅,其旨意也不在于呈现生命的困境,更多是指向一种异域空间的神秘。而在这层神秘之外,又任性地蒙上了一块揭不开的黑纱,唯有一些关及战争、霍乱的象征若隐若现。
《黑月亮》中宛如伊甸园的图景
马勒一生都在探求一种更“新”于新浪潮的东西,比之特吕弗和戈达尔的大张旗鼓,马勒的探求显然更贴近于隐遁姿态。私以为,马勒的影像创新中总是有一种优雅的恪守。这种恪守尽管看起来传统复古,却丝毫没有消磨掉该有的新浪潮式锐气。在我以为,这更是一种隽永。从1958年的《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至1975年的《黑月亮》,马勒的创作或许谈不上最具革命性,但从艺术功力上而言,我暗自觉得可能比其他人更有研究价值。
《黑月亮》婴儿是病榻老人的反面
卡洛斯·绍拉《极乐花园》中的荒园
回到《黑月亮》的影像文本中,我们大体可窥知一二。影片中关于荒园段落的架构,很像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的《极乐花园》,一半阴郁一半鲜亮;阴郁面对应战争,鲜亮处关乎追寻。而荒原旧宅内的病榻老人,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苍老钟摆;有一种解读说,老人对于鼠类的招引正是对中世纪鼠疫的隐射,并最终牵引到死亡的坟冢。
《黑月亮》少女与独角兽的珍贵对视
更神秘的是后半场戏,独角兽的时隐时现与少女视角的屡屡错格,印证了虚实的暧昧关系,就像那个隐匿于月亮背面的神秘传说,标识着幻境中的实有或现实中的虚有。或者说,独角兽的存在恰恰投射了童年的魔法,就像宫崎骏的《龙猫》一样,独角兽也与儿时梦想的无花果、金银岛一起,注定沦为一个过往时代的对于梦想的标记。
《黑月亮》动物群像:蚂蚁
《黑月亮》动物群像:蛇
《黑月亮》动物群像:鹰
《黑月亮》动物群像:猪
有人曾说,马勒的这部电影是笼罩着巫气的。这股巫气的操纵者就像《白雪公主》里那个煮毒苹果的皇后,她把那些虎豹虫蛇切碎剁烂,一股脑儿倒入沸腾的锅炉。至于为什么是黑月亮呢?这种黑暗不仅仅属于中世纪的“中午的黑暗”,更是整个人类的“罪恶”之源。
《拉孔布·吕西安》路易·马勒1974年作品
回想马勒曾在他的《拉孔布·吕西安》中探究过普通人的罪恶,而在《黑月亮》中,他反向印证了罪恶的普遍性。当其他导演都以家族的混乱或战场的屠戮呈现罪恶时,马勒则独辟蹊径走了比别人更远的路。马勒所呈现的人性的荒芜,就像一份写给世界的神秘答卷,投掷进虚无空茫的宇宙洪荒。
《扎齐坐地铁》路易·马勒1960年作品
回溯马勒《扎齐坐地铁》中的浪漫构想,他曾借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的目光在埃菲尔铁塔顶上俯视整座巴黎城,他们所见的世界是一个狂欢的、弱肉强食的、被浪潮冲刷的世界。而在《黑月亮》中,尽管不曾出现巴黎城,却同样寓言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末日姿态。这一刻,我暗自念想,原来马勒就是那个我一直所期待的末日占卜家。
从看完《黑月亮》那年起,占卜家路易·马勒便总会出现在我梦境里,一次次带我重回那座荒园,反反复复叩问我:今天,你看见独角兽了吗?
作者:陆支羽
2011年6月4日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鲸鱼放映室|麦田电影院|看图猜电影
有一张剧照|有一个影人|有一句台词|有一段原声
影史轶事|深度影评|导演访谈|资源共享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